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
微电子与微系统增材制造实验室负责人
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目前李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的讲座教授,同时担任系统枢纽院长。另外,他还兼任香港科技大学的深圳平台执行院长、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以及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微电子/光电子封装和增材制造的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涵盖晶圆级封装和异构集成、面向微系统封装的3D打印、面向半导体照明和超越照明的LED封装、以及无铅焊接工艺和焊点可靠性。除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数字湾区与智能减灾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离心机实验所主任。从事滑坡泥石流机理及风险控制、堤坝安全、智慧城市等研究。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大坝技术委员会(TC210)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风险分析与管理委员会前主任、国际期刊Georisk主编、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副主编、Engineering Geology、Computers and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
海科防污损创新技术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冠名理学教授,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和讲座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副主任和省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大气海洋环境科学学科副主任,海岸海洋实验室创所主任。钱教授是国际幼虫生物学和海洋生物附着及抗附着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发表SCI论文500多篇(H-index = 82) ,包括Nature子刊12篇,拥有美国发明专利8项、 欧盟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学域
生物芯片及精密医疗器械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院长,先进材料学域讲座教授。温教授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温教授在软物质、智能材料、波功能超材料、纳米生物材料、先进功能结构材料、光电子先进材料、微流体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领域有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温教授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并担任过各种重要的学术领导角色。他曾于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于2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
能源材料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香港科大-博智林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霍英东研究院工程材料及可靠性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会士,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曾获德国高分子技术教授科学联盟Wilfried Ensinger奖, 南洋理工大学Koh Boon Hwee学者教育启发奖,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称号,2020年入选以引用率标准评选的全球材料学家排名前1%。杨教授的研究涉及材料化学、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
能源材料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研究生项目主任,香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2012),曾任ASME HK Section 教育委员会委员。黄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黄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尺度传热传质,光热转换,固态能量存储以及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
机器学习和自动驾驶算法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项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数学,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应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等前沿方向。项阳教授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的图像分割以及与缺陷相关的材料结构建模与计算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成果,是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材料科学数学问题2021年会议大会报告人。 在人工智能领域,项阳教授的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图像和研究问题的特征建立更为准确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的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提高深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
电动车创新充电技术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学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 并担任该校设计及制造服务设施主任。 汤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CAD/CAM ),在汽车行业有丰富的经验, 他的工作曾涉及到美国汽车三大龙头企业,包括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福特(Ford) 及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
机器人和人机交互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副教授,于宏宇博士2008-2017年就职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文理学院的地球与空间探索学院和艾拉·A·富頓工程学院的电子工程系。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将探测仪器微型化并用于空间探索和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微型化的功能单元。研究领域包括:红外和紫外光学传感器,无线传感系统,微流体分析驱动系统,声学传感器和微型能源及相关器件,还领导了和参与了多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航空航天局以及英特尔公司相关科研开发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
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室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蓝细菌和噬菌体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噬菌体的昼夜侵染节律以及侵染过程对海洋碳磷循环的影响。2003年于中山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8 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SUNY at Albany)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已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发表在PNAS,Current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