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喜讯】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获“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认定!
近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公布的“2024-2025年度第二批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认定名单中,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喜获认定,成为本批次的支持创新载体之一。
【校园动态】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年度校长会议召开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倡导国际合作以AI赋能长寿科学
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疾病激增的双重挑战,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教授在2025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年度校长会议(APRU Presidents’ Meeting 2025)上,携手全球顶尖高校领袖,共议如何借力人工智能(AI)推动长寿科学跨学科革新,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校园动态】港科大在THE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 以科研驱动可持续未来
香港科技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大学影响力排名2025》蝉联全球第19位,连续第二年荣登香港及内地院校榜首。排名在伊斯坦布尔举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公布,港科大的专家学者于活动中分享大学如何就应对气候挑战及改善人类生活方面作出贡献,主导多项核心议题讨论,并展出多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方案。
【科研动态】光学界翘楚!港科大前沿科研成果震撼《自然》期刊!
由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临时院长兼物理系讲座教授陈子亭教授,以及物理系访问学者张若洋博士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名为「旋磁双零折射率超材料」(GDZIMs)的全新光学极端参数超材料,研发出一种基于GDZIMs的崭新光波操控机制。这项研究有望革新光通信、光学成像(用于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推动集成光子芯片、高保真光通信及新型量子光源的发展,目前已发表于《自然》期刊。
【科研动态】港科大《自然通讯》研究预警:气候变化加速「降水鞭打」现象,最早2028年暴发
由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陆萌茜教授和郑达勋博士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地球将最早于2028年起面临更频繁的「降水鞭打」现象,即旱灾和暴雨急剧交替,又称「旱涝急转」。这项研究指出相关风险增加的成因主要在于全球暖化背景下,快速传播型「马登-朱利安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现象将会显著激增。 这项重要研究成果现已于顶尖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为改进「次季节预报」(Subseasonal Prediction,即二至六周前的天气预测)开辟新路径。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提升防灾减灾决策及应对能力,并有助加强粮食和水安全、能源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复原力。
产学研
  • 科学研究

    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汇聚香港科技大学相关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围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聚焦信息科技、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三大领域,深耕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研发输出。
    研究院实验室集群现已布局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能源与环境、集成设计、智能制造、先进材料、微电子及光电子封装测试、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院将携手科研团队,将先进的科研思路及开阔的学术眼光带到深圳,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贡献力量。.

  • 创新创业

    蓝海湾于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成立,正式开始为创业社群提供有价值的创业服务。随着大学与福田区政府达成产学研合作,蓝海湾于2019年正式进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全面升级成为港科大首个跨平台校级创业孵化器。
    短短五年间,蓝海湾已在创业孵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并成为港科大在大湾区的科创新名片。我们将以创新服务孕育突破,激发项目创造力及想象力,帮助种子团队将创新理念付诸于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持续培养以应用港科大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独角兽企业。

  • 教育培训

    持续进修学院由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主导,依托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借助香港科技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学院旨在为大湾区科技人才提供在职非学位教育与培训, 成为一个提供高质量高层管理教育及高科技行业发展动态分享的专业培训中心。学院根据产业动态及市场需求不定期举办短期课程、工作坊及研讨会,为湾区科技创新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各大企业、政府机构、大专院校提供定制化课程。
    持续进修学院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建设课程和师资体系。目前开设的课程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电子技术、金融科技、科技领导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品牌战略、研究方法等10大模块,开发20多名师资以及20多门课程,由港科大教授及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为科技从业人员提供广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教育课程,以满足其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