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科创动态】蓝海湾及孵化企业亮相港科大科创盛会「独角兽日」
6月13日,香港科技大学再度举办年度旗舰活动「独角兽日」。这项盛会已成为本港高等教育界最大型的初创盛事之一,活动汇聚近千三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行业领袖、政府及学界代表,共探合作机遇,交流前沿理念,助推创科发展。蓝海湾及孵化企业戴盟机器人、擎隽机器人、颐科环保、泛讯科技亦在展会中亮相。
【校园动态】陈文新教授获选IEEE STEM教育倡导者
香港科技大学黄少华黄宓芝工程学教授、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陈文新教授获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选为IEEE STEM教育倡导者。本届接获来自全球各地共135份申请,当中只有28位人士获选。
【科研动态】王威教授荣获ACM EuroSys最佳论文奖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王威教授,凭著其共同撰写的论文《SpInfer:利用低稀疏度在GPU上实现高效LLM推理》,在第20届欧洲计算机系统会议(EuroSys)上荣获最佳论文奖。研究团队开发的SpInfer框架创新性地采用先进“剪枝”技术,通过移除模型中非关键部分,显著降低GPU内存占用与计算耗时。
【科研动态】交通风险降低26%!港科大开发「拟人化」自驾系统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杨海教授牵头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最近成功开发了一套「拟人化认知编码系统」,让自动驾驶车(自驾车)能像人类司机般「思考」,综合判断复杂路况。这项崭新技术可将整体交通风险降低26.3%,而对于行人及骑行者等高风险群体来说,潜在意外更大幅减少51.7%。与此同时,自驾车的自身风险也下降了8.3%,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迈进一大步。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科研动态】香港科技大学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珊瑚礁环境水下机器人试验:聚焦多学科关键技术,助力珊瑚礁生态保护
2025年5月15日-23日,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张福民教授自如机器人实验室团队携手厦门大学童峰教授声传输与信息感知研究团队,按照双方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的工作安排,于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关于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珊瑚礁生态监测与保护的联合试验。 此次联合测试历时多天,聚焦于珊瑚礁环境水下机器人机械抓取、水下三维视觉建图与水声通信,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显著成果。此次跨学科跨区域的团队合作,同时结合了水下机器人技术和珊瑚礁生态保护需求,旨在推动前沿海洋机器人科技应用于生态环境的长期监测与保护。
产学研
  • 科学研究

    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汇聚香港科技大学相关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围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聚焦信息科技、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三大领域,深耕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研发输出。
    研究院实验室集群现已布局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能源与环境、集成设计、智能制造、先进材料、微电子及光电子封装测试、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院将携手科研团队,将先进的科研思路及开阔的学术眼光带到深圳,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贡献力量。.

  • 创新创业

    蓝海湾于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成立,正式开始为创业社群提供有价值的创业服务。随着大学与福田区政府达成产学研合作,蓝海湾于2019年正式进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全面升级成为港科大首个跨平台校级创业孵化器。
    短短五年间,蓝海湾已在创业孵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并成为港科大在大湾区的科创新名片。我们将以创新服务孕育突破,激发项目创造力及想象力,帮助种子团队将创新理念付诸于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持续培养以应用港科大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独角兽企业。

  • 教育培训

    持续进修学院由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主导,依托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借助香港科技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学院旨在为大湾区科技人才提供在职非学位教育与培训, 成为一个提供高质量高层管理教育及高科技行业发展动态分享的专业培训中心。学院根据产业动态及市场需求不定期举办短期课程、工作坊及研讨会,为湾区科技创新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各大企业、政府机构、大专院校提供定制化课程。
    持续进修学院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建设课程和师资体系。目前开设的课程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电子技术、金融科技、科技领导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品牌战略、研究方法等10大模块,开发20多名师资以及20多门课程,由港科大教授及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为科技从业人员提供广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教育课程,以满足其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