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思睿新闻 > 最新资讯 > 教育 > 【校园动态】港科大承办「内地与港澳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圆满举行

【校园动态】港科大承办「内地与港澳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圆满举行

2025-08-13 作者:HKUST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承办的「内地与港澳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昨日在香港圆满举行,会议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使命与协同创新为主题。此次会议汇聚15所顶尖高校和机构代表,以及中央港澳办、中联办、教育部相关司局,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等机构代表共7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莅临主礼并发表主旨演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分别致辞。会上同时举行了《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仪式,在国家教育部怀进鹏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林蕙青会长、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罗永纲副主任及香港教育局蔡若莲局长的共同见证下联盟正式启动。 


以下内容转载自:香港科技大学快讯


1760425126166533.jpg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右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罗永纲副主任(左一),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右一)及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左二)合影。 

是次会议汇聚15所顶尖高校和机构代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澳门大学的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港澳办、中联办、教育部相关司局,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等机构代表共7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1760425156213404.jpg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承办的「内地与港澳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昨天在香港成功举行。15所顶尖高校和机构代表,以及中央港澳办、中联办、国家教育部相关司局与香港教育局等机构代表共7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 推动科研协同 发挥大湾区优势

怀部长在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教育是实现国强民富最深刻、最持久和最磅礴的力量,是经济持续繁荣的要素、国家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的核心『密码』。要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全新坐标中,看清楚教育内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进而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方位、历史责任和重大任务。」

怀部长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同时多学科交叉加速,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使命,从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走向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逻辑。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教、金融、国际合作的叠加优势,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汇聚政产学研金等要素,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支持内地与港澳大学联合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要顺应数字时代需求,积极支持港澳大学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

怀部长表示,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内地与港澳高校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同频共振、携手并进。进一步发挥港澳独特作用,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创新中心和人才中心。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举办好「世界顶尖大学论坛」。 

1760425218193737.jpg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为圆桌会议发表主旨演讲。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一直以来,香港专上教育界积极贡献一己所长,努力配合国家教育建设的目标。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之下,香港整体教育竞争力在全球排名前五,也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未来十年,国家将会高速发展教育,迎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特区政府会一如既往发挥好香港作为国际化桥梁与窗口的角色,全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高校更深更广的合作,培养引领未来的栋梁之才与科技精英,为教育强国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坚实的力量。」

1760425286125829.jpg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表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全面推进、加速实施,内地和港澳大学是自强卓越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等平台搭建,促进了跨地域的师资互聘、学生交换和科研资源共享。港澳高校与内地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港澳大学和内地大学共同肩负着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学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发挥学术社团独特优势,深入推进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国际合作、教育治理、社会服务。面向未来,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团结会员高校,携手内地和港澳大学,为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1760425460642318.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在会上表示:「港科大很荣幸承担此次圆桌会的举办工作,并与内地及港澳顶尖高校及机构共同发起『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中国高校应该扮演更积极的全球角色。而香港高校凭借国际化科研环境与创新优势,能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港科大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未来持续推动内地与港澳高校的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深化与海外的教育资源共享与科研合作,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香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为区域与全球教育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

1760425545921370.png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院士为圆桌会议主持开幕式。

各高校及机构领导就不同议题深入讨论,分享真知灼见。参与者包括: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锦、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浙江大学校长马琰铭、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香港大学校长张翔、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香港城市大学首席及常务副校长李振声、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等。


| 聚焦三大核心命题 五项重点方向

  共筑教育强国之路

是次会议旨在让高校领导代表探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世界顶尖大学如何把握机遇,加强交流合作与经验分享,深化开放协作。会议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强国建设,大学担当」、「教育强国,大湾区角色」及「教育强国,港澳贡献」,与会者就学科交叉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生命科学开放模式,以及顶尖大学论坛筹备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1760425657184929.jpg

高校领导代表于会上探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世界顶尖大学如何把握机遇,加强交流合作与深化开放协作。会议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强国建设,大学担当」、「教育强国,大湾区角色」及「教育强国,港澳贡献」。 

会议强调,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建立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顶尖大学之间的互学互鉴,互融互通等策略势在必行。内地与港澳高校需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善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港澳双向桥梁角色,共同推进国家教育国际化进程。具体将从五方面着力:

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

2. 加强资源对接,开拓人才培育新渠道;

3. 促进科研协作,构建科技创新中心;

4.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创发展新格局;

5. 发挥枢纽作用,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

为加强内地与港澳高校战略合作,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内地高校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等领域。其中,香港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签署碳中和合作备忘录,期望充分发挥两校在环境科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优势,携手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助力绿色转型发展,为共同推动实施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多边合作计划、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1760425698463929.jpg

12所来自内地与港澳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港大、中大、港科大、理大、城大与澳门大学,分别就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图为港科大与清华签署关于碳中和合作谅解备忘录。


| 「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正式成立

会议宣布由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并发布《生命科学的全球开放与合作》倡议书及启动「Vita」系列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计划。该联盟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担任理事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及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担任副理事长,并于复旦大学设立秘书处,统筹推进联盟的运作; 而香港科技大学亦设立代表处,以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优势。 

1760425738144192.jpg

在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高教学会林蕙青会长(右九)、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罗永纲副主任(左九)、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左八)的见证下,由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昨天举办开幕仪式。该联盟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担任理事长(右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左七)及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右七)担任副理事长。

联盟将汇聚内地与港澳教育科研资源,联同全球顶尖院校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研究模式创新及成果转化。联盟呼吁全球生命科学界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倡议,坚持开放、合作、交流与协同的科研创新理念。

未来,联盟将促进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球创新网络与人才培养平台,为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