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思睿新闻 > 最新资讯 > 科研 > 【科研动态】李世玮教授荣获 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

【科研动态】李世玮教授荣获 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

2024-05-17 作者:Systems Hub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系统枢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院长、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教授长期专注于无铅焊接和可靠性分析、晶圆级封、LED封装等新领域的研究,在微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认可。经过多年在焊点测试研究上的“探险与航行”, 他在“对影响工业测试标准的焊点失效模式的界定”(“defining solder joint failure modes that impact industrial test standards”)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4月18日,李世玮教授荣获2024年度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奖章,成为五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学者之一,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在亚洲地区开展并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华人学者。


以下内容转载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I 系统枢纽


4月18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宣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荣获2024年度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奖章,以表彰他“对影响工业测试标准的焊点失效模式的界定”(“defining solder joint failure modes that impact industrial test standards”)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奖项将于2024年10月8至10日在美国加州圣荷西举行的ASME电子封装旗舰会议「InterPACK 2024」上颁发。

1715939286504102.jpg

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设立于1930年,每年仅颁发给一位对工程文献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李世玮教授是获得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奖章的五位中国学者之一(其中包括备受尊崇的“现代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教授),还是唯一一位在亚洲地区开展并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华人学者

李世玮教授表示,这项荣誉是对他在学术生涯其中8年里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无铅焊接点可靠性测试的论文、专著及其对工程领域影响力的认可,期望自己未来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日常生活中,李世玮教授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他坦言在科研领域的探究,就像航行在广袤未知的大海上。不管是作为帆船船长,还是作为研究队伍的“船长”,都需要他指挥若定,观海上风云,避险滩暗礁,在充满未知的“海域”里劈波斩浪,稳步前行。


| “出海航行”八年,深耕焊点测试研究

行驶在茫茫大海上,日以继夜地航行,面对变幻莫测的洋流和风浪,船长必须冷静果断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将一切化险为夷。在“科研之海”,这种坚毅果断缘于长期训练积累形成的“科学直觉”

世纪之交,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观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这些设备往往容易因摔落而受损,这种故障大多是由于产品设备中微小焊点的断裂引起的。要提高便携式电子产品抗冲击的性能,必须了解无铅化焊点在机械冲击载荷下的失效机理。

李世玮教授凭着多年的研究经验,敏锐地捕捉到焊点可靠性测试相关的关键问题。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如同航行在黑夜里,起初研究遇到的难点在于缺乏测试设备。由于全新的测试需求,当时全球没有一台合适的设备可供团队使用,这对研究的开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后来我们了解到一家国外公司正在尝试开发面向高速条件的焊球测试设备,我们很快与他们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共识,研究才得以坚持下来。”李世玮教授回忆。

从2003年到2011年这八年间,李世玮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从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模拟、性能测试、分析数据......团队研究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重。这期间,李教授带领团队发表了15篇高水平研究文章;2014年,团队相关的研究初次得到业界认可;2016年,焊点失效模式正式成为行业测试的标准。

1715939250137986.jpg

能够取得如此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李世玮教授归因于坚定不移的恒心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契合市场需求或许是一种幸运,但难能可贵的是在领域内持续深耕。“做科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积累足够的厚度。同时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培养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在国际学术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李教授如此勉励港科大(广州)的青年学者,希望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真正做到“眼界够宽,钻研够深”


| 扬起航行的号旗,凝聚团队力量

满鼓着风、昂然挺立于桅杆上的号旗,是整艘帆船的精神象征。船只在水波飘摇中稳步前行,既离不开船长镇定自若的领航,也离不开船员密切的配合,同舟共济才能行稳致远。

得知获奖消息后,李世玮教授第一时间告知了过去在系列研究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团队,也对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封装研究中心(EPACK Lab)、材料测制实验所(MCPF)以及纳米系统制造实验所(NFF)为其提供的设备支持表达感谢。他表示:“这项成就不是我一个人取得的,它凝聚着许多人的研究心血。”

1715939220152502.jpg

在狂风巨浪面前,同船的伙伴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凝结成一种珍贵的革命情谊。这是李世玮教授在航海中得到启发:“人在对的位置才能发挥作用,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驱动、相互信任非常重要”。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院长、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理事长、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教授身兼多职,事务繁忙,但他仍坚持亲自招聘人才、培训团队,坚信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系统枢纽一贯的“紫色风暴”,“揾系统,万事通”整齐划一的口号,象征学科交叉融合的运喜童吉祥物......这些都是李世玮教授深入践行团队精神的具体行动。不囿于团队建设,在人生的航程上,他始终秉持着“用蜡烛点燃蜡烛,让生命影响生命”的人生哲理,相信“给予”才能构成完整的生命,这也是团队能够具备强大力量的根基所在。

1715939198903872.jpg


| “冒险是我的人生底色,坚定选择了港科大(广州)”

航海是冒险的代名词,是勇敢者的事业,是求知者的旅途。

在“科研之海”上,李世玮教授多次行驶在不同“航线”上探险。他出身于机械工程,后从机械工程跨界到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后,为适应世纪之交香港业界对微电子研发的需求,他“调转航线”进入微电子领域,专注于无铅焊接和可靠性分析、晶圆级封、LED封装等新领域的研究。每一次掌舵,他的选择都显得坚定而从容。

在大航海时代, 驶向未知也可能有更丰厚的回报。李世玮教授在微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认可——2014年获得ASME颁发的Calvin W Rice Lecture Award,成为全港获此业界殊荣的首位学者;2021年获得ASME电子封装领域最重要的奖项Avram Bar-Cohen Memorial Award,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科学家;2024年获得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2816361766952891729&skey=@crypt_5abb6639_99136cc200175f28abd0de0b6dcee1e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不仅是学术研究,李世玮教授在教育事业上也选择了一条冒险的新航路。谈及从港科大来到港科广的选择,他坦言:“身为科大人30多年,任何对科大有利的举措我都全力支持,这是我对科大的情怀。”

2022年8月,李世玮教授及其航海团队驾驶“彤然号”,将象征港科大精神的开学典礼火炬带到港科大(广州)。担任系统枢纽院长后,李世玮教授积极投身枢纽学科建设、师资招聘、实验室筹备等事宜中,凡事亲力亲为。李世玮教授表示:“冒险是我的人生底色。人要保有激情,在生命的海洋中不断航行探险。我希望在剩下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将港科大的精神和校风更好地传承到港科广来,在湾区之心做好教育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够尽自己所能为生机蓬勃的大湾区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促进产业转化,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1715939166172733.jpg


· 简介

1715939068130652.jpg

李世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院长,智能制造学域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他于1981年获得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在普渡大学进行一年博士后研究后,他于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HKUST),2021年起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的研究涵盖晶圆级封装和异构集成、微系统封装的3D打印、固态照明和照明应用之外的LED封装、无铅焊接和可靠性分析。他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多份顶尖的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他曾合著4本专业书籍,并取得10项最佳/优秀论文奖和7个主要专业学会奖项。他是IEEE、ASME、IMAPS和物理学会(英国)的会士,目前也是ASME《电子封装期刊》的主编。


文字:运喜童创意枢纽

图片:李世玮教授、PAD供图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