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思睿新闻 > 最新资讯 > 科研 > SHCIRI科研一览上新了

SHCIRI科研一览上新了

2022-09-21 作者:SHCIRI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SHCIRI)作为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双校中转支点,致力于汇聚双校优势资源及发展经验,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及枢纽。

自成立以来,SHCIRI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充分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的发展优势,积极支持科研项目落地。同时,SHCIRI已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依托单位、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近日,SHCIRI的科研团队在各个领域均有突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成果吧!

1663751415714342.png

1. 黄宝陵教授团队对无机辐射制冷薄膜的研究新突破

香港科技大学黄宝陵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以“A Solution-Processed Inorganic Emitter with High Spectral Selectivity for Efficient Subambient Radiative Cooling in Hot Humid Climates”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


1663751431902430.png

该成果是一种由溶液法制备的,具有高光谱选择性的无机辐射制冷薄膜。此薄膜由一层反射膜,一层氮氧化硅膜和一层自排列二氧化硅微球组成,结构上比此前报导的由光子多层膜体系制作的无机辐射制冷薄膜更为简单。该薄膜不但具有94.6%的大气窗口(8-13微米)发射率,且远红外光谱选择性达到1.46,突破了此前无法同时实现高发射率和高选择性的限制。配合96.4%的太阳反射率,该薄膜在香港的高湿度环境以及没有任何对流和辐射屏蔽情况下,获得了高达5度的秋季正午降温和高达2.5度的夏季正午降温。此外,得益于薄膜自身的无机组份和疏水表面,在长时间持久测试中,该薄膜展现了优异的户外环境抗性和自清洁功能,十分适合于高温高湿地区使用。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9350


2. 杨晶磊教授团队发表了堆叠芯片互连的微通道沉积均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系杨晶磊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以“Microfluidic electroless deposition for uniform stacking chip interconnection: simulation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

1663751445154743.png

微流控化学沉积互连是一种针对堆叠芯片互连应用提出并验证的新方法,但沉积均匀性被认为是进一步实现的重点及难点。本研究从电化学和流体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基于微流控化学沉积的堆叠芯片互连的均匀性问题,证明了传质行为是影响均匀性的基本机制。通过经验证的仿真框架研究和讨论了流速、流型、几何参数和氢气生成对传质和沉积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焊盘间距的高速往复流是实现高均匀性的最优设计规则。这项工作提供了对新方法的机理解释和系统研究。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2001929


3. 杨经伦教授团队于国际化工及环境类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1663751465277348.png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杨经伦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了题为“Graphene-encapsul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safe and steady delivery of ferulic acid in diabetic 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相比于Fe3O4@C,由石墨烯壳包覆的铁纳米粒子(Fe@C)对人肺和皮肤细胞的毒性更小,更不易降解且载药能力高。BALB/c糖尿病小鼠经皮下注射负载阿魏酸的Fe@C后,Fe@C可在小鼠体内以每天8.75mg/g 的恒定给药速率释放阿魏酸超过30天,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1060368


4. 孙庆平教授团队近期研究表明,纳米晶NiTi管具有稳定的弹卡制冷性能和超高的压缩疲劳寿命

1663751479321323.png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孙庆平教授团队在Applied Materials Today上以“Ultrahigh cycle fatigue of nanocrystalline NiTi tubes for elastocaloric cooling”为题发表研究成果。使用具有可逆相变的超弹性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弹卡制冷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制冷技术,但传统粗晶NiTi的循环稳定性差和拉伸疲劳寿命有限仍然是关键的瓶颈。这项研究成果报告了纳米晶NiTi管的超高压缩疲劳寿命,在800 MPa的压应力下超过1.2亿次循环。研究表明,纳米晶NiTi管具有稳定的绝热温降和自增强的制冷性能系数,可实现可靠的弹卡制冷。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940722000166


5. 俞捷教授团队提出的光辅助航位推算(LiDR)系统能提高行人航位推算(PDR)导航系统的精度

1663751491194576.png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俞捷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上发表以“LiD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Assisted Dead Reckoning for Accurate Indoor Localization”为题的研究成果。行人航位推算(PDR)是一种惯性导航系统,它依靠智能手机传感器来估计行人的步数运动。然而,由于传感器读数误差和固有噪声,此类系统的精度较差。此外,行人步长差异,及各类设备的软硬件系统差异,为PDR系统的迁移拓展使用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本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光辅助航位推算(LiDR)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使用照明LED作为高精度位置信标,为PDR提供定期校准,并估计单个行人的步长以提高精度。该系统作为基于Android的导航应用程序实现,具有数字地图和基于云的后端存储,用于存储位置、设备和特定用户的参数。

原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714479


6. 熊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提出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推荐的RLCharge

1663751503321388.png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熊辉教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上发表题为“RL Charge: Imitative Multi-Agent Spatiotempor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Recommendation"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了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推荐的RLCharge,还提出了时空异构图卷积模块来处理分散执行过程中的部分可观察性问题。

原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784819


7. 张利民教授团队采用DEM-ALE耦合方法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固体体积浓度滑坡的能量转移和耗散机理

1663751514111981.png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张利民教授团队在Engineering Geology上以“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s in flow-like landslide processes in deep valleys”为题发表研究成果。深切山谷中的大型山体滑坡普遍具有较大滑距。高速运动的山体滑坡物质崩解为碎屑,冲击河流以及另一侧山谷。在滑坡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能量、质量和动量的转移。深入研究各类滑坡在堵江过程的能量转化机理,将为制定基于能量准则的滑坡灾害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DEM-ALE耦合方法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固体体积浓度滑坡的能量转移和耗散机制。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ggeo.2022.106798


8. 曾庆璐教授团队揭示噬藻体侵染提升蓝细菌磷摄取速率的分子机制

1663751530174850.png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曾庆璐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微生物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以“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yanophage-encoded phosphate-binding protein: implications for enhanced phosphate uptake of infected cyanobacteria”为题发表研究成果。磷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之一,其在海洋中的循环与沉积主要靠微生物介导。海洋蓝细菌通常使用由高亲和力磷结合蛋白PstS和跨膜蛋白PstC 和 PstA组成的ABC型磷转运体获取外界环境中的磷。在侵染海洋蓝细菌原绿球藻和聚球藻的噬藻体中也发现了PstS基因,但噬藻体PstS蛋白在侵染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尚未确定。曾庆璐教授的研究发现噬藻体PstS蛋白在受侵染的原绿球藻中含量丰富且宿主磷摄取速率在受侵染后显著提高,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分析进一步表明噬藻体PstS蛋白是一种高亲和力的磷结合蛋白。该研究进一步模拟了噬藻体PstS与宿主PstCA结合的结构并揭示出三个可能促进杂合ABC型转运体形成的接合位点,从而深入阐述了噬藻体侵染提升蓝细菌磷摄取速率的分子机制。由于被侵染的蓝细菌释放的细胞碎片和病毒颗粒共用构成了很大部分的海洋溶解有机磷储备,因此通过噬藻体操纵宿主ABC型磷转运体具有调控宿主磷摄取的潜力,进而可为海洋磷循环带来新的启发。

原文链接:https://zenglab.ust.hk/eng/files/2022-Zhao_et_al-Environ_Microbiol.pdf


9.  项阳教授团队建立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方法

1663751561129669.png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项阳教授在Physical Review E上以“Computation of transverse-electric polarized optical eigenstates in dielectric systems based on perfectly matched layer”为题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继课题组之前的工作中为横向磁模式开发了一种完美匹配的层方法之后,将本文中的方法扩展到横向电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研究模式对称性。该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方法,用于计算阻尼特征问题的特征态。该方法应用于椭圆腔,以研究偶数和奇数对称的光学特征态。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e/abstract/10.1103/PhysRevE.105.045309


10. 李世玮教授团队取得3D打印微流控连接器研究的重要进展

1663751574638713.png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李世玮教授团队在Micromachines上以“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3D-Printed Connectors for Microfluidics”为题发表研究成果。

3D打印被认为是制造微流体微流控连接器的有效工具,以克服当前互连中存在的时间消耗耗时,堵塞,错位接口笨重的挑战。本研究进一步实现的最小接口内通道直径约为120μm。此外,3D打印连接器的承载压力被评估为超过450 kPa。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666X/12/8/874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