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思睿新闻 > 最新资讯 > 教育 > 思睿课堂第四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灾害防控》

思睿课堂第四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灾害防控》

2022-05-30 作者:SHCIRI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

5月27日,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SHCIRI)思睿课堂第四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灾害防控》于线上顺利举行,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张利民教授就大湾区的极端天气与大家分享气候灾害的情景及防控措施。


01. 亮点回顾

「 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 」

1656231933100139.png

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承受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雨、洪、潮的灾害。大湾区年降雨量大,雨水的广泛汇集会造成严重的内涝;而上游干流来水及本地暴雨会形成河流的泛滥,产生洪灾;在入海口遇到风暴潮或天文潮会导致下游海面顶托,这些灾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并将加重城市的灾害情景。张教授表示:“在气候变化大环境下,未来的年内降水分布将更加极端化,暴雨和台风将更加频繁,强度也有增加的趋势。”

除暴雨及洪灾外,大湾区还出现过咸潮灾害。当极端干旱时,淡水河流量不足而引发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将严重影响城镇取水、用水,进而加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02. 亮点回顾

「 自然灾害情景构建技术 」

1656231986453246.png

我们或许不能预知未来,提前经历未来的所有情况,但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构造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景或不利组合,运用自然灾害情景构建技术做以下评估:

评估极端暴雨影响下形成滑坡、泥石流及内涝分布

评估风暴潮对城市的影响

评估极端暴雨、风暴潮、天文潮共同作用下的内涝、滑坡、泥石流和海岸侵蚀等灾害分布及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溃堤、地陷等)

评估湾区应对城市复合地质灾害的响应能力

张教授借助若干个复合灾害模型应用实例及风险实时评估实例,为大家展示了如何用科学的办法预测“意外”事件。风险评估系统可通过对实际灾情的动态推演,实时反映灾害的分布及影响,为减灾防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03. 亮点回顾

「 智慧防灾减灾措施 」

1656232027536936.png

在管理灾害风险时,最重要的始终是灾前预防,而不是灾后的应急。所谓的风险是灾害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命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要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

城市的规划布局

人民群众的素质教育及风险意识培养

工程措施方面,在源头(山体顶部)做绿色加固,上游做好截流,在城市边缘做环保型栏挡保护,中下游蓄排挡并举,入海口设置防浪墙;在遇到局部地区的严重灾害时,还需搭建临时排水措施。张教授提到:“工程措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能解决常遇的暴雨、滑坡、泥石流问题,但不能解决极端问题。当遇到极端灾害问题时,需要依赖灾前预防、有效社会组织管理、疏散预警、民众自救逃生能力等。”


1656232056508559.png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张利民教授


分享会后,小伙伴们在线上与张教授交流互动。通过张教授的专业分享,大家了解了大湾区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情景,厘清了它们的危害性,并掌握了许多应对的措施。

1656232091145824.png

部分参与者合影留念

思睿课堂将持续为您分享最前沿的科创资讯,快快乐乐学知识,轻轻松松话未来。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