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思睿新闻 > 最新资讯 > 教育 > 《明报》专访:科大港穗两校平等,盼一加一大于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两地加起来,科研生态系统才完整

《明报》专访:科大港穗两校平等,盼一加一大于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两地加起来,科研生态系统才完整

2022-02-16 作者:HKUST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

1656160256353370.jpeg


【明报专讯】大湾区规划提出要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掀起新一波港校办学潮。计划今年9月在广州南沙开校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表示,香港院校办学受空间及产业结构所限,要再进一步提升水平及做到产学研较难,“大湾区是我们必须融入的地方,两地加起来才可完整整个科研生态系统”,否则对比世界学府,只会不进则退。为了避免大湾区办学沦为“开分校”,港科大(广州)将着力发展交叉学科(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和香港清水湾校园从法律上属两个法人,实行“两个班子,一套标准”,令两校之间在产学研上做到“一加一大于二”。


港高校发展受土地制约

今年1月底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国际化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三,对于能否更上一层楼,倪明选说:“我认为科大如果不到大湾区去,排名应该很难再有上升空间。”

科大遇到的发展瓶颈,正是倪明选眼中的“痛点”所在,“事实上清水湾的校园相当漂亮,可就这麽一点点大,目前规划还有两栋大楼,包括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盖完后基本找不到扩充空间,但很多学科我们必须继续发展,交叉学科也想做,所以广州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倪明选认为,大湾区规划不仅是既定政策,对科大也是一个很大机会,只有融入大湾区,才是香港高等教育未来再上台阶的机会。


1656161653520617.jpeg


占地面积110公顷的广州校园位于南沙庆盛,相较60公顷的清水湾校园大近一倍,然而清水湾校园已是仅次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第二大本地大学校园。可以说,对比内地、新加坡及韩国高校近年纷纷扩张,土地问题是所有香港高校在本地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所以到内地开校、建研究院、合作办学,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建立UIC分校,被视为港校北上办学“元年”。中大2006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共同建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次年又开设中大深圳研究院,2014年建立深圳分校。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粤港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相继宣布落户佛山、东莞及肇庆。去年9月,港大亦决定在深圳合作共建新校园。


广州校园重点发展“交叉学科”

选址广州南沙,因科大与此地渊源已久,已故香港企业家霍英东2005年捐赠8亿港元给科大,学校遂选址霍的祖籍南沙,将其中5亿元用于在当地兴建科大霍英东研究院,2007年正式落户,致力于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倪明选忆述,2017年时任广州市长温国辉访问科大,提出邀请校方到广州办学,“校方评估了很久,校董会所有老师开会研究去广州做什么、怎么做,最后下了这个决定”。

《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湾区创科,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与科大对新校园的设想不谋而合。广州校园创校即以发展“交叉学科”为重点,学术架构设置功能、信息、系统、社会四大固定枢纽(hub),下设16个可按需要调整的学域(thrust),包括先进材料、微电子、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机器人与自动系统、金融科技、城市治理与设计、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等。倪明选说,全世界一流高校都在做交叉学科,但牵涉到资源分配、教师考核等关係,做得并不是很理想。交叉学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基础学科的底子要扎实”,科大的优势正正是基础学科过去30年做得不错,所以希望不同领域资源能在广州融合,进一步创新。


共享中央研究设施 允教师互兼任

广州校园沿用香港科技大学之名,与清水湾校园架构平等,没有总部分部之分。倪明选强调两校财政上各自独立,“在香港是特区政府支持,在广州是广州政府支持,两个学校不能够在财务上有交叉补贴,这个也是我们的要求”。《纲要》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两校按同一标准招生和设置课程,学分互认,由两个独立学术委员会审批新课程,设立“联合学术协商机制”,由该机制确定课程和学位如何达到学校标准。此外,“学术品质保证委员会”机制未来亦会运用到广州,且两地共享“中央研究设施”,避免重复购买大型设备,及有“joint-appointment”机制允许两地教师互相兼任,鼓励共同指导研究生。倪明选透露,校方在筹备未来两地本科生有一年或一学期交换,“我们希望教学科研方面两地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做到一加一大于二”。


1656161718122880.jpeg


制度习惯不同 互相适应取长补短

如何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在今天被广泛讨论。事实上,港校北上内地推进产学研融合距今已20年,成果丰硕。科大1999年起与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共同在南山高新区建立深港产学研基地,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DJI)便是“香港科研加深圳产业化”模式的产物。倪明选说,在香港做产业有局限,“这边基础科研做得不错,可是我们学生创业、开公司大部分都到湾区去了……(走向)大湾区是很自然的,从发展眼光来看,大湾区是我们必须融入的地方,因为事实上两地加起来才有一个完整的科研生态系统,上、中、下游才能串在一起”。两地制度、习惯不同,香港严格循矩,国内灵活讲人情。他认为面对差异要互相适应,取长补短,“把好的制度带到广州去,有些可以修正”。


廣州校園修建高效率 感內地支持

广州校园的修建便是案例,学校2019年9月奠基,去年9月一期工程封顶,计划今年9月开学。超高效率得益于政府支持,倪明选在封顶前后曾赴广州,“去校园看了他们的建设,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广州市把我们学校当做首要工程来建”。他表示整个校园完全按照校方当时规划,品质与安全标准亦很高,而且项目一直受广州市政府重视,曾先后有领导向他表示“我们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港科大广州”、“对港科大广州的支持坚定不移”,令他感到内地对教育的支持。

倪明选表示,从中央到广州对粤港澳青年创业的支持密度很大,他希望看到愈来愈多香港学生到湾区创业。为营造“家的感觉”,广州校园所在的庆盛片区处处融入香港元素,周边亦集合产学园资助。科大亦在广州开设两年MBA创业课程,帮学生评估创业价值,“我们也希望给年轻人各种辅助,帮他们少走弯路”。



明报记者 刘晓宇

    • 请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