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作者:HKUST
本文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下简称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谢丹阳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对高等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能“坐而论道”、更有“起而行之”的热情参与者。谢丹阳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高级经济学家,也曾担任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如今,谢丹阳教授领导着筹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迎接新的挑战:探索融合学科研究,推动社会枢纽成为“数字社会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这场教育改革“是在全球其他任何地方都前所未见的,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将会为全球高等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社会枢纽理念:
成为数字社会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港科大(广州)的官方网站上,这所筹建中的大学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清晰可见:不同于港科大的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设置,港科大(广州)以“枢纽”代替学院,开创性地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结合更全面立体及多元融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融合学科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的发展。
四大枢纽中,功能枢纽以研究“硬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信息枢纽以“软科学”为主,在此之上建立系统枢纽。在这三个枢纽的基础上,关注社会问题的第四个枢纽正是谢丹阳教授带领的社会枢纽。
谢丹阳教授对社会枢纽的定位是成为“数字社会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致力于培养具备优秀的分析能力、心态开放包容、且有社会意识的融合学科人才。“我们希望社会枢纽培育出的人才,有解决社会和经济难题的能力,能为网络社会和快速发展中的知识经济做出贡献。”
据了解,社会枢纽正探索在港科大(广州)的校园里建立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Signature Lab),例如虚拟社会实验室、模拟城市实验室、劳动力迁徙等。“打造这些前沿的实验室,不是一个枢纽可以独立完成的,我们需要和其他的枢纽通力合作。在互相合作的同时,也会对其他枢纽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刺激大家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谢丹阳教授说。
四大学域均有融合学科特性
希望MBA+学子兼具投资者和创业者视角
目前,社会枢纽下设四个学域(Thrust),分别是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城市治理与设计、MBA+,每个学域都具有融合学科特性。
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格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的融合将会改写金融中介和金融普惠的全貌。在此背景之下,社会枢纽开设了金融科技学域。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探讨与环境、能源和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以及哪些公共政策更有利于创新创业,还有如何通过实验经济学和决策科学来指导公共政策的制定等学术议题。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则包含了与“城市治理”相关的人口、社会分层和社会融合等问题的研究,也涵盖了与“设计”相关的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传播、交通、基建、城市形态等问题的探讨。
至于颇受外界关注的MBA+学域,谢丹阳教授强调,区别于传统的MBA课程,MBA+学域将更加强调创业和创新,旨在传授与创新和风险投资相关的知识,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最终帮助学生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
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已经于2019年开始推出“广州先导计划”项目,试行港科大(广州)的学术架构,为港科大(广州)的发展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和师资力量。谢丹阳教授介绍,目前MBA+学域首个项目“工商管理硕士(创新创业)”已通过学校相关委员会的审批,即将开始招生,有兴趣的同学欢迎留意港科大(广州)官网的最新消息。
以港科大标准招聘高水平师资
为教师在融合学科发展提供空间
谢丹阳教授介绍,港科大(广州)目前正在建立师资队伍,学校非常欢迎有创造力、心态开放且有志进行融合学科研究的老师加入。
“港科大(广州)深知:寻找具有融合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校坚信融合学科研究将是未来趋势,以严格的人才筛选机制进行把控,以确保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的师资水平达到同样标准。”谢丹阳教授说。
同时,学校正在考虑为教师们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他们从事融合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师转为常任教员之前,允许有额外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提升其较为薄弱的学科。以金融科技为例,假如招聘了一位计算机科学背景的学者,在其转为常任的教员之前,学校将给予其额外时间进行金融方面的学习。
后疫情时代
融合教学模式将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
疫情为教与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谢丹阳教授坦言,刚开始进行线上教学时,确实遇到一些难题。“我在教授《高级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需要手写很多公式和图表。但当我在平板电脑上写的时候,我就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不知道他们是否跟上了我的思路,觉得有趣还是无聊”。后来,这个问题终于通过技术手段得以解决,老师既可以展示手写的板书,也能够兼顾与学生的互动及交流的效果。
“在适应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后,老师们都感觉到,线上交流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谢丹阳教授介绍,他还与其他教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工作坊以及学术报告会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
据了解,港科大(广州)将全面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以便学生在未来能够同时选修广州、香港两个校园的课程。教室的设备设施在搭建过程中将全力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同时,每个港科大(广州)的学生都要修两门融合学科的核心课程,即融合学科设计思维和融合学科研究方法。“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彼此,也会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进行融合学科研究。”谢丹阳说。
给学生的建议:
认真准备研究计划书
主动与教授联系、互动
对于有意报读的同学,谢丹阳教授给出建议:要认真准备申请材料中的“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细化研究问题,做出主动、深入的思考。“我们希望看到创新的火花,新的想法,这是我们最关注的”。
在谈到学生和导师的关系时,谢丹阳教授分享了他和他的博士生导师,也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罗默教授(Paul Romer)之间的故事。谢丹阳鼓励学生跟年轻且时间充沛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合作,可能更容易快速建立紧密的联系,正如他当初选择了彼时在罗切斯特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的罗默教授一样。
谢丹阳回忆道,自己在美国完成学业时曾接到世界银行的面试机会。在出发面试前几天,罗默教授坦诚地向他提出建议。“罗默教授认为如果我直接加入世界银行,可能会限制住自己的发展。但如果先从事学术工作,我依然有机会利用学术年假或以停薪留职的方式加入世界银行或者其他的组织去工作和学习,也保留了回到学术界的自由。我后来按照罗默教授建议的做了。”毕业之后,谢丹阳先从事学术工作,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后于2000年休假暂离港科大,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了四年,并在之后重新申请回到港科大任教。
因此,谢丹阳教授建议,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可以预留多一些选择的空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先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接下来再考虑进入其他行业或岗位的可能。“我还希望学生们都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要留出娱乐的时间参加户外、集体的活动,保持健康,提升自己,享受友谊,享受生活”。
院长简介
- Dean‘s Biography-
谢丹阳教授,经济学家,现任港科大商学院经济系讲座教授,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
谢教授于199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2000年至2004年,谢教授先后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2002年至2005年兼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1月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并于2017年6月完成任期。
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期间(1993-2002,2004至今),谢教授于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系主任,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任香港科技大学瑞安经管中心主任。此外,2011年至2016年,谢教授还担任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2011年至2018年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内生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以及货币与银行。